Search

【烘焙小常識】第207篇 中秋第六談
《從油水組合看表皮的酥脆》?
  • Share this:

【烘焙小常識】第207篇 中秋第六談
《從油水組合看表皮的酥脆》?

上一篇提到油水比例
1:1 就是軟酥,(油:水)
0.8:1.2就是鬆酥
0.6:1.4就是脆酥
0.4:1.6就是硬酥
0.2:1.8就是硬脆
但有些人看不懂,還是會忍不住的問:
到底 軟酥、鬆酥、脆酥、硬酥、硬脆 是怎樣的程度?

所謂的:,
軟酥就是1:1,程度是剛烤好很酥很脆,顏色雪白皮薄如紙 (以0.01㎜做比喻),
手一動皮屑就掉滿地,口感是酥脆入口即化,酥脆但隔天就回軟,
回軟後還是酥但已經不會脆了,口感是鬆綿入口即化,二天之後開始滲油,
會越滲越多,紙盒裝的會很油很濕,塑膠底的有一層油 (用於單面煎的綠豆椪) 。

鬆酥就是0.8:1.2,程度是剛烤好也是很酥脆,顏色乳白皮薄如紙(約0.02㎜),
手一動皮屑會掉滿地,口感是酥鬆入口有些粘皮,烤好後兩、三天才會回軟,
回軟後表皮是鬆軟的但還會酥,口感是鬆酥入口有些粘舌,三天之後開始滲油,
會逐漸滲透,紙盒裝的會很油,塑膠底的用手摸才有感覺(用於雙面煎的豆沙餅) 。

脆酥就是0.6:1.4,程度是剛烤好也是很酥脆,顏色灰白皮薄如紙(約0.05㎜),
手一動皮屑也會掉下, 口感是鬆酥入口酥脆,也是三天之後開始滲油,
只有放置的地方及周圍會明顯有油,塑膠底的不明顯,烤好後五天也不會回軟,
回軟後表皮略有濕潤,口感是酥中帶鬆,但還是酥脆,(用於蛋黃酥的製作) 。

硬酥就是0.4:1.6,程度是剛烤好也是很酥脆,顏色淺灰皮薄如紙(約0.07㎜)
但這個酥有點硬,手一動皮屑不太會掉下,口感是酥中帶脆,五天之後開始滲油,
只有放置的地方及周圍會才有油蹟,塑膠底的略為滑滑,烤好後七天也不會回軟,
回軟後表皮沒有濕潤感,口感是酥中帶硬,仍然是酥脆,(用於咖哩酥餃的製作) 。

硬脆就是0.2:1.8,因油量不足剛烤好是硬脆,無論冷熱都是這個程度,
顏色淺灰皮薄如紙(約0.1㎜),手一動皮屑不會掉,五天之後才會滲油,
只在放置的地方底部才有,周圍不明顯,口感是脆中帶硬,烤後十天也不會回軟,
只是回軟後表皮變為乾燥,己經是硬而不會脆了,(用於硬式空心燒餅)

#這樣的說明應更為清楚明瞭,
#怎麼挑就看你的選擇了

《#細説饅頭》
博客來:https://is.gd/r3SWTk
金石堂:https://tinyurl.com/y6ljfeqj
momo:https://bit.ly/33lM7nv
讀冊TAAZE:https://is.gd/TlQVql
誠品:https://tinyurl.com/y3b6z8mk
三民:https://bit.ly/37baJQW
《#懷舊糕餅1》:(熱銷增訂版)
《#懷舊糕餅2》
《#懷舊糕餅3》
《#懷舊糕餅4》
博客來:http://bit.ly/2lAfsYa
金石堂:http://bit.ly/2lCyBIX
TAAZE:http://bit.ly/2lFf6PS
誠品:http://bit.ly/2m1K2Ky
三民:http://bit.ly/2k7w5du
momo:https://bit.ly/33lM7nv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